第二十六章 夜袭营地 窑岗送粮-《改变》


    第(2/3)页

    他们回去了,李自成却带人感到了。

    滚雷一样的炮声,李自成那边不可能听不见。他起身问是怎么回事儿,回答的是不知道,只是听声音是从河边传过来的。李自成知道不是啥好事儿,带着人骑马就往河边跑。

    没到河边,李自成等人早就看见了冲天的大火,闻到了煤焦油那种特殊的味道。但等他们再策马向前时,河边营地那一幕惨状,让多次从死人堆儿里爬出来的李自成心里都揪了起来,借着火光李自成看到的是遍地尸体零件,被炸翻的火炮倒向一边。尤其是那种烧焦了的尸体发出的焦糊味儿,让人一阵阵作呕。李自成自己强忍着没吐,他也知道,身后的人也是强忍着不敢吐。李自成下马,去问一个没死的士兵到底是在怎么回事儿,那个士兵两眼发直,木直直的不说话。李自成知道是吓傻了。好不容找出来一个能说话的小头目。这个小头目说正好是值夜的,他发现不好,直接跳进一个水坑里逃过一劫。

    他说:“我们值夜时听到河面上有轰轰的声音,有人说借着月光能看见河上有大船,没等我们弄明白是怎回事儿,河上突然亮起了喝多刺眼的光柱子,我们看了一眼之后,眼睛就啥也看不见了。接着就听见“吱儿吱儿”怪叫声,再后来就是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等我们好不容易,熬过爆炸,结果河上又过来一批放火的**,要不是我躲在水坑里也完了。”

    李自成听罢,一下子就紧闭上双眼,实在是想,眼前的一切能是一场噩梦就好了。那个可恶的克星张知木又来了,这让他又想起了开封那一次的情景。那一次这个张知木使了个四两拨千斤,突然给开封送进粮去,让自己围困之计彻底失败。不过这次窑岗人给自己露的这一手,可是明明白白显示实力,看来这个张知木已经羽翼丰满,再想对付这人难了。

    不过牛金星等人赶过来,一席话,还让李自成心里宽慰了一点儿,他说:“闯王万幸啊,辛亏权将军刘宗敏没在大营里,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原来刘宗敏到闯王大营开会,晚了就没回来,不然难逃这一难。因为刘宗敏的大帐是大家关注的目标,不知道挨上了多少发炮弹,里面的人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等刘宗敏打马赶回来之后,看着自己的营地,更是欲哭无泪。原来这出营地地势比较平坦,他把自己的精锐和亲兵卫队等安扎在这里,没想到离开没一天时间就都没了。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自己那所向披靡的队伍会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打没了,那可是将近两千人啊。

    李自成和牛金星更觉得可惜的是损失的炮兵,因为炮兵训练太不容易了。不是有炮就行,那是需要用炮弹练出来的。

    牛金星判断说:“估计窑岗人,是利用夜间我们没防备进行偷袭,说明他们也是怕白天被我们火炮攻击。他们一次打出来这么多炮弹,很可能是打完所有的炮弹就走了。一时半会儿他们不敢再回来。”

    李自成说:“不管怎么说,把我们的其它火炮再调过来,我们不能挺着挨打,不然这仗还打啥?”

    李自成就坐在一个土包上,看着士兵们借着火光搜寻活着的士兵,大家怎么劝,李自成就是不走。

    他的将军和军师们,以为李自成是因为损失兵马心里难受,其实他们都是太小瞧李自成了,这个几起几落的李自成的修为早就超越了这个阶段。李自成心里发堵,是因为他想不明白,怎么每到关键的时候,这个张知木就像魔鬼一样的出现。每次都是狠狠戳在自己的软肋上。难道这个张知木真的就是我的克星?

    其实张知木进京被崇祯扣住了,李自成也得到了情报,他以为那次能借崇祯皇上除掉张知木呢,没想到这个张知木竟然脱身了。可是脱身了为啥还没和皇上翻脸呢,真是个怪人。就凭张知木目前的实力,难道他还怕崇祯那个没用的皇上吗?他们如此出力的死保这个皇上到底是为了啥呢?这一切都让李自成百思不解。

    李自成睡不着,孙传庭又何尝睡得着。他也是躺在塌上反复的睡不着,索性就起身,坐在榻上想自己的心事儿。

    最让孙传庭感到遗憾的事儿,本来这次出兵自己是抓到机会的,是可一举打垮李自成的,可是天不作美,使自己功败垂成。可恨的就是那些朝里的文臣们,若不是他们逼着自己仓促出战,准备的再充足一些,也不至于如此。其实孙传庭虽然是一代名将,可是也应该算是一个文臣。

    孙传庭,生于万历二十一年,字伯雅。万历四十七年,二十六岁的孙传庭举进士。天启年间,由商丘知县调任吏部主事,当时魏忠贤乱政,血气方刚的孙传庭辞官,回乡隐居。魏忠贤倒后,崇祯八年(1635年)秋,孙传庭回京城要求复职,被升为验封郎中,后来改任顺天府丞。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孙传庭主动请求去任没人愿去匪患严重的陕西当巡抚,去负责剿灭农民军。到了陕西孙传庭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在榆林建军,称为秦军。很快孙传庭就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与闯王高迎祥激战四天,最后俘虏了高迎祥,送往京城处死。这才有李自成继任闯王。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在潼关南原被洪承畴与孙传庭设伏击溃,带着残部十七人往陕西商洛山逃亡,李自成几乎灭亡。此时明军情势大好,可是清军在此时攻入长城,崇祯帝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李自成大才难不死。

    孙传庭与农民军鏖战多年,屡建战功,卢象升战死后,孙传庭代任其职,但因与杨嗣昌等人不和,很受抑制。崇祯十二年,杨嗣昌弹劾孙传庭假装生病请求卸任,崇祯皇上发怒,把孙传庭送入监狱囚禁。

    崇祯十二年春,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他想将御敌方略面陈皇帝,以换取皇帝的支持和信任。但为杨嗣昌阻挠,未能实现。或许是急火攻心,或许是气愤难平,孙总督再次变成了聋子,崇祯皇帝不信。毫无意外,杨嗣昌再次上书弹劾他托疾。崇祯生气了,贬职为民,后来崇祯想想还是不解气,又把他抓起来。这次刑期比较长,三年!

    三年之后,杨嗣昌大学士死了,李自成第二次围攻开封,崇祯皇上想起孙传庭,把他从狱中释放,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奉命兵援开封。不久孙传庭代替汪乔年为陕西总督,斩杀跋扈的贺人龙,接着传庭又转战河南之地,连战连胜,李自成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财物,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天大雨,粮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冻且馁,故大败”[1],造成了“柿园之败”。这场战役明军损失将校七十余人及步骑数千。这也是孙传庭军事生涯中一次著名的败绩。

    今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朝廷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随后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兵部侍郎张凤翔向崇祯皇上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崇祯帝听不进去。孙传庭不想仓促出战,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孙传庭不得已在八月亲率白广恩、高杰等部十万人出师潼关,同时命令左良玉西上,河南总兵陈永福、四川秦翼明分别将河南与四川兵互为犄角之势。

    对于今日之败,孙传庭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李自成已相继歼灭了明军数支主力,久经战阵,兵强马壮。孙传庭深知与如此强大的对手交战必是凶多吉少,不由得顿足叹息:“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度对狱吏乎!”这也表示了宁死疆场的决心。不然他也不会将自己的家眷送到窑岗去。

    可是现在该怎么办呢?至于皇上如何处理自己,自己就管不了了。问题是,如果李自成先从后路进军陕西,西安要是没了,潼关一个孤城有啥意义。可是现在回陕西,自己没粮草军费,恐怕到不了西安士兵就跑没了。不知道那个窑岗的张知木能支援多少粮草。没想到大明朝竟然混倒了靠一个商人来接济的程度。不过怎么看也看不明白这个张知木到底是啥样的人,说他是个商人吧?哪有这样舍财的商人;不是商人吧,有那个人挣银子能挣过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