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酸一碱-《改变》
第(2/3)页
张知木说:“全大明朝,听说过有窑岗这样的吗?”
李栋说:“这一下子等于一切都要重来,重新设计一种新的炉子了。”
张知木说:“这就对了。其实炉子越大,效率越高。炉子的安全方面从大事儿到小事儿,哪一件事儿都考虑全面,不能有一点儿闪失。”
李栋说:“行,回去我们就按张总的要求集中全力搞出来这个炉子。不过那个刘宝学要早点儿给我派过去,他可是个高手。”
张知木说:“云鹤你马上就安排刘宝学这事儿,这家伙听到这事儿,还不高兴坏了。”
李云鹤说:“他的事儿好办,他手下的人都带出来了,他走了这两个炉子也没问题。”
张知木对李栋说:“以后冶厂那边的事有你全面负责,主要是是协调各个厂子之间的工作。包括生活上都要你负责。冶厂那边整体规划,等卢炳义先生腾出手来,他会带一群人过去帮你们做。现在有一件马上就要办的事儿和你商量一下。我们准备用你们矿里的绿矾,大量的生产硫酸,由于着急,想先把硫酸生产搞起来。没有硫酸其他的好多事儿都办不了。”
李栋说:“正好在采矿场附近有一处闲房子,收拾一下就可以用。那里地方宽绰,取矿石还近,再把路修一下就行。”
接着张知木又征求清风子师徒的意见,问他们二人可不可以担任新建的化工厂的厂长。清风子推荐张守坛担任,清风子说自己山上还有事情,不知道啥时候就会离开,但是在窑岗的时候,他会帮助张守坛做好工作。其实清风子是想给自己的弟子留一个很好的职位。
李云鹤告诉他们,为化工厂挑选的骨干都准备好了,有懂机械的也有懂土建的,大多数都参加过张知木的课成,少数没参加的,也都参加过各种和学习班儿。总之都算识文断字。
这师徒二人听了都很高兴,因为他们自己带来的人也都是识字的,但是他们一起来的人有一半儿到了窑岗以后,就都有了自己的兴趣,只有一半儿能跟着他们搞化工。不过再找一点儿其他的工人,现在还够用。
张知木又安排李云鹤把造出来的两台蒸汽机分别给冶厂的炼焦厂用来收集煤气,另一台给石灰厂收集二氧化碳。因为纯碱生产现在已经不够用了。玻璃厂和制作烧碱,都要用纯碱,用量会很大。
等李云鹤把刘宝学带来后,刘宝学已经听到了要建大型高炉的事儿,他表示一定会配合李栋把高炉的事儿办好。
张知木又嘱咐李栋、刘宝学二人,让他们在搞好高炉建设的同时,一定别忘了人才的培养。
刘宝学说:“冶厂那边,有很多人都是在大明朝境内选来的,他们都是有文化的,只是一直没有象窑岗这样的环境。等再回到冶厂后,也要办一些学习班儿。把人才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李云鹤和李栋、刘宝学一起找地方商量他们的事儿去了,张知木就领着清风子他们来到试验场,开始制作纯碱。
张知木让张守坛把带来的纯碱,都放在盆里,然后慢慢的加水,不断的搅动,一直加到纯碱已经全部融化了。又把石灰倒进水里搅动,再把纯碱水倒进石灰水里,再次搅动。停止搅动后,等到溶液中沉淀完毕,将上面的溶液滤出来,倒进坛子里加热蒸发完水分后,取出结晶。
张知木指着白色结晶对清风子说:“这东西就是烧碱,也叫氢氧化钠。千万别让接触到皮肤。”
清风子问:“这既是你说的三酸一碱的那一碱?”
张知木说:“对,有了这东西,我们就能干好多事儿了。现在我们就制作脱脂棉。”
张知木指挥大家把带来的棉花撕开,挑掉可以看见的杂质,如小石子、枯叶等。用水洗棉花至流出液清澈为止。把棉花装于坛子里中,加入水至刚好能被淹没,然后向坛子里加入相当于其中水重的2%~5%的NaOH,加盖煮沸后小火煮十分钟。冷却后,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搓十分钟。把洗好的棉花置干净的纸上。
张知木说:“这样的棉花晾干了就是脱脂棉了。下面我们制取硝酸。”
张守坛带着人把碾碎的硝石和沸石粉拿过来。按照张知木的指挥又放进一个坛子里,用一个带着两个孔的盖子盖上,然后用一个带着橡皮塞儿的玻璃管儿,塞在一个孔里,用一个带着橡皮塞的漏斗塞在另一个孔里。那个玻璃管的的另一端又用一个橡皮管儿连接一个玻璃管儿。这个玻璃管的端口通过一个带橡皮塞口的玻璃盖儿,放进一个玻璃烧杯的水里。玻璃烧杯里的水刚刚没过这个玻璃管儿的端口。
将浓硫酸沿着漏斗倒进装着硝石的坛子里,迅速的用橡皮塞儿塞住漏斗。然后在坛子下面缓慢加热。
很快玻璃管儿里就出现黄色的气体,这气体慢慢的溶解在烧杯的水里。玻璃烧杯里的溶液不断地增加。
张知木告诉清风子说:“这玻璃烧杯里的就是硝酸。不过大家以后要注意,由于硝酸对橡皮有腐蚀作用,用的橡胶皮再次使用时一定要好好的检查一下。这里面的沸石粉是不参加反应的,但是它能防止硫酸沸腾。”
清风子又问:“这也是三酸一碱的硝酸?”
张知木说:“对了。这样我们三酸一碱有了两酸了一碱。另一酸氯酸也可以用这种办法制取,只是把硝石换成食盐就行。”
张守坛说:“看来硫酸是基础的基础,难怪张总要在冶厂先建一座硫酸厂。”
张知木说:“我们有了脱脂棉、硝酸、硫酸,现在就可以制作无烟**了。其实无烟**就是硝化纤维,也叫硝化棉。这东西用处更大,不仅仅是作为**,其它的好多地方都有用处,比如以后我们电影胶片等都要用到它。”
张守坛问:“啥叫电影胶片?”
张知木知道,自己又说多了,只好说:“以后有机会,我做给你们看,现在一下子说不清楚。”张知木要是能一下子把电影和电影胶片跟他们讲清楚,那也就奇怪了。
制作硝棉有些麻烦,张知木先让张守坛等人制备了百分之二的硝石溶液和百分之二的纯碱溶液放在一边,然后张知木说:“下一步我们要将硝酸和硫酸和在一起,大家注意,一定要将硫酸慢慢的倒进硝酸里而不能将硝酸倒进硫酸里。这样做是因为硫酸和硝酸混合时,硫酸遇到硝酸里的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这样可以防止飞溅出来。”
张守坛带着涂了一层橡胶皮的手套,慢慢的将硫酸倒进硝酸里,另一个人用玻璃棒不停地搅动。将硝酸和硫酸配成一比三的溶液。配好后,将脱脂棉拿过来放进溶液中,将脱脂棉完全的压进溶液里,不让一点脱脂棉露出液面,同时挤出脱脂棉里的气泡,这样等了大约二十多分钟。由于现在没有手表,只能是估计一下时间。
将脱脂棉用木棍挑出来放进大缸里反复用清水清洗,一直到闻不出酸味。再将洗净的脱脂棉放进纯碱溶液里煮三十分钟。再捞出来洗净,放在通风处晾着。
张知木告诉大家说:“现在这些脱脂棉,就这样晾着,等晾干了,再放进硝石溶液里浸泡一下,再晾干。就是硝棉了。”
清风子说:“我看这东西,一定要有仔细的人来做才行。”
张知木说:“清风子师傅说的是,但是我们这样做的都是实验室里的做法,完全靠人来仔细的完成。但是如果要形成工业生产,一定要研究出来可行的生产的工艺过程才行。这东西生产安全是第一位重要的。整个生产的技术问题,你们要和李云鹤等人一起研究。从原料的存放、加工到成品的存储运输,都要有严格的规定和规范,否则就会付出代价。甚至死人和严重污染环境。生产开始前,一定要有出现各种事故的处理预案。否则不能开工,开工前一定要经我检查同意才行。”
回张知木办公室的路上,清风子对张知木说:“我听李栋说冶厂那边绿矾多得很,那样的话,我们生产硫酸就会很容易。但是我们的纯碱受原料的限制很多,比如氨水的产量就直接限制了纯碱的产量。”
第(2/3)页